“那儿就是当年郑和船队停泊躲避暴雨以及过冬的地方。”拉姆昌德拉指着不远处的海湾告诉我。
拉姆昌德拉是印度卡利卡特市文化遗产论坛主席,对卡利卡特与中国的历史交往尤为留心。海湾位于卡利卡特市以北30公里处的科洛姆村旁,公元15世纪前后曾是印度西海岸一处重要港口。科洛姆村有座名为“中国寺”的清真寺,因当年郑和船队船员常去礼拜而得名。
卡利卡特是印度西南部海滨城市,中国古代曾称之为古里,在公元14、15世纪曾是印度洋上的商业中心以及东西方贸易中转站。
公元1407年,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就来到了卡利卡特,从此便与卡利卡特结下了深厚情谊,七次下西洋均在卡利卡特停留并在最后一次回国途中病逝于卡利卡特。
据介绍,当年郑和船队的船员一部分留在当地进行商贸活动,另一部分则继续向西航行。在郑和船队回国时,当地也派代表随船到中国。这样频繁的商贸文化交流一直持续了近30年,直到郑和去世。当年经贸文化上的密切交流也在今天卡利卡特人的生活中留下了痕迹,“现在我们将小红辣椒称为‘中国辣椒’,我们这边使用的一种尖底浅锅也被称为‘中国锅’等等,生活中有很多有关中国的词汇。”印度喀拉拉邦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纳拉亚南如是说。
纳拉亚南认为,卡利卡特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卡利卡特的丝绸街就是当年中国丝绸商人聚集的地方。后来为了纪念中国丝绸商人,当地政府专门在街口竖立了中国丝绸商人的雕像。
今天的卡利卡特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拉姆昌德拉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复活”中国与卡利卡特地区历史上频繁的经贸文化联系,他正在计划借郑和逝世580周年的机会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推动卡利卡特与中国的商贸文化交流。
(人民网 7.7 吕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