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容易流口水,有时睡醒后枕巾湿了一大片。
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静军解释,老人流口水和脾气虚有关。脾气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主要表现为睡觉流口水、食欲变差,逐步发展为频繁肠鸣、排便次数多、大便溏稀。严重时,还伴有面色苍白、痰多、小腿及足部经常浮肿,诱发胃炎、胃下垂、中风等。
消除脾虚引起的流口水,关键是补益脾气,在日常生活中宜常吃糯米、薏米、莲藕、栗子、扁豆、红薯、菱角、红枣、莲子、土豆、山药、花生等补脾气的食物。少吃助湿生痰的食物,如肥肉、螃蟹等。可用以下方法有针对性地治疗:
吃芡实(鸡头米) 将芡实煮熟,温热嚼食,每天1次,连续2周。芡实有补脾益气、补肾固精的功效,适宜流口水并伴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
喝莲子粥 粳米与莲子煮粥食用,每日1次,连续1月。《王楸药解》中记载“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极有良效”,莲子可补益脾胃,能固摄口水,防止其流出。适宜刚开始流口水并伴口中发淡或发甜者。
喝山药薏米粥 薏米20克,与粳米30克一起熬粥,快熟时加入鲜山药50克,煮至山药熟后食用。山药能补脾益气,薏米有健脾祛湿的功效,熬粥食用可增脾气、祛脾湿,消除流口水病根。
推足内侧 在足内侧,大趾根部稍微突出的骨头后面,有足太阴脾经的一个穴位:太白穴,推此处可促进脾气生成,消除流口水的症状。用一侧手的大鱼际,推另一侧足内侧的太白穴,力度以感觉微痛为宜,每次3分钟,然后换手操作另一侧,每日2次。长期坚持疗效好。
灸头顶 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有百会穴,刺激此穴可使正气充足,增强运化水湿的功能,使口水不易溢出。
(《医药养生保健报》6.17 刘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