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三公经费亟待绩效管理

    《 文摘报 》( 2013年06月04日   01 版)

        绩效管理是现代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记者在多地采访时了解到,财政资金使用“重投入轻效果,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据审计署统计,2011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有287项,其中187项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记者查阅近期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时发现,“花钱不重效果”的现象并非个例。例如,审计署对环保领域34个利用国外贷款的项目进行审计,发现有13个项目存在资产闲置或损失浪费,涉及金额4.3亿元。

        多名基层干部指出,很少见到哪个干部因为花钱大手大脚而被点名批评,也没有哪个干部因为勤俭节约而被提拔。在这种背景下,各部门、各级官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难免不够。

        因此,部分受访人士建议,尽快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并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应奖惩机制。

        第一,拓宽绩效概念内涵,从加强对“出国考察”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切入,推动三公经费绩效管理试点。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副主任吕艳滨说,“公费出国效果很容易量化。多少人、去了哪、出国目的、费用,出国考察结果等要素,都可以用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将调研报告与专业机构的同类型报告对比。”吕艳滨说,“如果同样一个报告,我在国内5000元就能做出来,你到国外出去一趟花了5万元,那你的绩效考评的结果肯定是差。”

        第二,实施总量控制,建立与绩效考核相对应的经济奖惩机制。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顾六宝说,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节约。可借鉴国外经验,实施总量控制,将公务接待等费用定额支付给政府部门或人员。“花超了,自己补,节省下来的钱都归部门或个人。前提是事必须得办好。这样,既控制了支出,又有利于逼迫公务人员形成节约习惯。”

        第三,建立与绩效考核相对应的干部考核机制。北京市东城区纪委书记夏树军说,节约不是提拔干部的充分条件,但应该是个必要条件,成为考察干部的一个参考。“起码要提出来:浪费是你的缺点,责令今后改正。”

        第四,探索预算全程绩效考核机制。探索预算项目支出的事前决策、事中执行、事后总结的科学机制,避免无谓浪费或重复支出,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瞭望》2013年第21期任峰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