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有美食“奥斯卡”之称的美国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终身成就奖,授予了93岁的华裔女性江孙芸,以表彰她在将中国菜引进美国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1920年,江孙芸出生在无锡一个大户人家,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母亲是对江孙芸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她教我们要与人为善。她还是个出色的厨师,喜欢美食。”作为大家闺秀,江孙芸从没做过饭,甚至连厨房都不能进,不过吃饭时父母边吃边点评等于给她上了美食品鉴课,不仅让她清楚地知道食物的色香味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培养了她灵敏的味蕾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礼节的了解,日后这些都成为她开办餐厅的资本。
抗战期间,江孙芸辗转逃亡到重庆,并和一位商人结婚,生下一双儿女。1949年,一家人离开上海去了东京。
江孙芸进入餐饮业称得上是“误打误撞”。1960年,她只身到美国旧金山看望患抑郁症的姐姐,偶遇一对在东京结识的姐妹。姐俩想开餐厅,但英语不好无法与房东谈租约。江孙芸帮她们谈妥租约,还帮忙写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作押金。没想到,姐俩突然打退堂鼓了,房东又不愿意退支票。江孙芸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干。
1961年,福禄寿餐厅开张了。当时美国的中餐以广东菜为主,而且是“美国化的粤菜”:把肉和蔬菜切碎、再以浓酱熬煮的炒杂菜是主要菜品;所有菜都是酸甜口;没有白米饭,都是用豌豆或胡萝卜做的炒饭……江孙芸一口气在菜单上列出了200多道菜。她一心要把地道的中国菜完整地呈现给顾客,“我真的很想在这方面教教美国人。”但是,因为饮食文化的差异,最初几个月,餐厅生意非常清淡。即便这样,她每天还是忙得天昏地暗,做清扫、接电话、当跑堂兼收账及买菜。在江孙芸的坚持和努力下,餐厅渐渐有了起色。
著名旅美华裔作家黎锦扬慕名前来,“我很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家乡菜了。”有一天,他把《旧金山纪事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赫伯·凯恩带了过来,后者品尝后赞不绝口,在自己的专栏上大力推荐,福禄寿随即火了起来。美食评论家这样评价福禄寿餐厅,“它让美国人尝到了正宗川菜和湘菜丰富而辛辣的美味”。江孙芸把酸辣汤、锅贴、北京烤鸭和锅巴汤等引进美国,对中餐推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江孙芸文开了一家可以容纳300个座位的新餐厅。新餐厅的设计讲究“三不一保留”——不要当时中餐厅中普遍的红色、金色,不要灯笼,不要龙,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老样子,最好像个古庙。新餐厅成为旧金山乃至加州首屈一指的中餐厅。江孙芸用迷人的个人气质和体贴的服务经营着餐厅的软环境:她会来到桌子前,帮助客人点菜;菜端上来时,她会解释这是什么菜以及这道菜的亮点在哪里——就像她从开业以来一直做的那样。
“食物是一种让人们愉快的交流方式,大家因为美食而聚在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因为美食,江孙芸不但和杰斐逊飞机乐队的团员成了好朋友,还先后接待了许多名人,其中包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丹麦国王、奥斯卡奖得主丹尼·凯、歌唱家帕瓦罗蒂等。“我总是能够记住顾客的名字和他们的偏好。好记性是我的天赋,就像我的脑袋里有一台小电脑一样。”
1991年,江孙芸将福禄寿餐厅卖掉,开始享受退休生活。2008年,她出版了自传《七姑娘——我从北京到旧金山的烹饪之旅》。今年4月,以她为主题的纪录片《宴会之魂》在美国上映。江孙芸依旧喜欢工作,她为几家中餐厅当顾问,为旧金山的中美国际学校筹款,并以收拾房间为乐,“工作是健康与快乐的秘密”。
(《环球人物》杂志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