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说法

    处罚软弱导致航班频遭“诈弹”

    《 文摘报 》( 2013年05月21日   03 版)

        5月15日,国内3家航空公司5驾次航班收到虚假炸弹威胁。5月16日,警方在东莞市常平镇一出租屋内将犯罪嫌疑人王某(26岁)抓获。经初审,王某对连续6次拨打电话谎称飞机上有炸弹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日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王某批捕。

        近年来,“诈弹”频袭国内航空公司,此中原因,主要是我国刑法的打击力度较小。目前,国内恐吓航班一般判刑1年半到4年,罚款1000元到2000元。而美国的一个州,类似行为最高可以判20年,罚款10万美元及以上。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发布针对航班的“诈弹”信息,一般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司法部门认定“造成严重后果”,处以有期徒刑的上限最高可达15年。

        我国法制宣传力度较小,之前的许多案例查到后,往往发现是个人为了泄私愤。而这些人不了解,恐吓航班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行为。

        国内对于“诈弹”行为人的处罚仍偏轻,在一些“航班诈弹”案中,行为人只是受到了行政拘留或者罚款的处罚。而对于因“诈弹”造成航空公司的损失,在司法实践中,也少有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航空公司一般都“自认倒霉”。

        (《京华时报》5.16 《新京报》5.1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