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心理驿站

    如何避免“小刺激大反应”

    《 文摘报 》( 2013年04月30日   04 版)

        16日21时许,蒋某自习归来,未带宿舍钥匙,便敲门,此时正在打游戏的袁某本想过一会儿开门,听到蒋某的不文明骂声后,便不予理睬。蒋某以为宿舍没人,取钥匙回来,进宿舍后发现袁某在内,遂生气发生争吵,厮打中蒋某用手扣住了较瘦弱的袁某的头,袁某拿起水果刀吓唬蒋某,蒋某不理,袁某情绪失控,当下挥刀怒捅,致使蒋某失血过多而死亡。

        袁某的同学评价他,无论是性格还是人品都很好,平时和同学相处十分融洽。

        因行为人“失常和失控”而发生的案子,被犯罪心理学称为“偶发性的应激犯罪”,属于感情冲动型犯罪。

        研究发现,人在受到外界突发的强烈刺激时,产生情绪上的激烈冲动,失控的情绪造成机体活动受到严重障碍,致使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刺激超过了所能承受的阈线,失控情绪过于强烈,大脑思维难以恢复,令其思维狭窄,自控能力减弱,理智分析受到抑制,情绪就暂时性地处于失控状态。

        应激性犯罪行为人大都在个性心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心理学认为: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例如,有的人会以自负的形式掩饰自卑。当他们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心理弱势的一方,往往会因为生活中缺少安全感,更容易“被激发”出大的反应。

        预防应激性犯罪就要重视挫折教育,提升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对家人及环境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使孩子具备更多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和技能,这一优点,会从童年一直延续至成年时期。 

        (《扬子晚报》4.22 李兰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