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夫山泉有点“烦”,被指产品标准还不如自来水,依据其采用的浙江省《瓶装饮用天然水》地标,镉、砷等上限宽松于国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倍以上。
事情是这样的,农夫山泉采用的浙江地标是2005年发布的,与当时有效的旧版生活饮用水国标,以及瓶(桶)装饮用水国标相比,镉、砷等指标相同,菌落总数、铅等指标比旧版生活饮用水国标更严苛,而质疑者用于对比的新版饮用水国标则是2007年才开始实施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只有在没有国标等条件下,企业才可以采用地标。“标准之争”背后,折射出的更是我国饮用水标准中“一个水‘N’种标”的乱象。
国标2007年就已实施,浙江2005年版地标却“踏步不前”,滞后于国标更新。这并非“效率低下”,而是背后“暗藏玄机”。2003版瓶(桶)装饮用水国标出台后,对镉、霉菌、酵母等含量的上限规定宽松于2002版浙江地标。不到三年时间,浙江就“与时俱进”“步调一致”地跟进“调松”,理由是“顺应企业要求”。这种“就低”却不“追高”的做法令人深思,而相关部门修订安全标准无疑在“开倒车”。
(《新华每日电讯》4.13 周琳 刘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