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邓小平故里忆往事

    《 文摘报 》( 2013年04月20日   07 版)

        四川省广安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自宋开宝二年取“广土安辑”之意设广安郡后,历朝历代均在此建府设州置县。邓小平的故里就坐落在广安市区北郊协兴镇的牌坊村。

        邓小平故居坐东朝西,是一座最普通的凹字形的川东三合院,用邓小平小女儿邓榕的话说,这故居“和别的农舍差不多,这房也是白灰抹的墙,木头搭的门,青瓦盖的顶,一排正房略高一点,两边的偏房各有数间。左中右三面房子合围的中间是一方平平的坝子”。当地的群众更多地称呼它为“邓家老院子”。三合院布局是单檐悬山式屋顶,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833.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间。 

        这座邓家大院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已经有640余年历史。据邓家族谱记载,邓家有过辉煌的族史,邓家第十二世孙邓时敏,是清乾隆年间的进士,1745年官至翰林、大理寺正卿。告老还乡后,被清政府授予通奉大夫。为表彰他的德行,嘉庆皇帝下旨在其家乡赐造了“神道碑”和“德政坊”,牌坊村因此得名。

        不过,牌坊村曾3次改名。1958年“大跃进”时,全国刮起“共产风”和“浮夸风”,牌坊村被改成了“伟大大队”;1962年,刘少奇和邓小平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实行农业改革的紧急措施“三自一包”,次年,“伟大大队”又改回了“牌坊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邓小平被戴上“党内第二号最大走资派”的帽子,村名被改为“反修大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牌坊村恢复了原名。

        邓小平少小离开故乡,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曾经先后9次回过四川。然而,他每次都来去匆匆,虽说多次表示“很想回去耍一耍”,可是忙于工作,始终未曾回到邓家大院。

        1978年1月31日,时任广安县委办公室主任的邓欲治,接到中共四川省委打来的电话:“中央有位首长来四川视察,县委的同志可以带点土特产过来。”邓欲治虽然一时不能确定是不是邓小平,但他还是带上了邓小平爱吃的家乡特产:数十斤白市柚、锦橙广柑和4箱广安大曲酒。

        2月1日下午两点,邓欲治和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广安出发,于次日凌晨5点到达成都金牛宾馆。在宾馆里邓欲治看到了当天的《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有关邓小平的消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下午抵达四川省会成都。”邓欲治当即和同事商量,想要见小平同志一面,请他回家看看。午饭后邓欲治被告知:“小平同志下午4点接见你们。”下午,工作人员把他们领进宾馆会客厅,坐定后邓欲治便向邓小平汇报了家乡的情况。随后,他趁机提出:“家乡人都盼望邓副总理回广安看看。”站在一旁的小平夫人卓琳连忙接过话:“他很忙。你们这么远来看我们,回去向县委和百万父老兄弟姊妹表示感谢。”

        1986年2月13日上午10点,邓小平在成都接见广安县委书记等人时,深情地说:“跟其他地区相比,广安的差距还很大,群众还不富裕,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新民晚报》4.14 周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