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曾国藩热背后的精神关怀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28日   06 版)

        曾国藩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最常提到的是“慎独”二字。他在逝前一年,留下的遗嘱“日课四条”中,头条即为“慎独”,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认为此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还写过《君子慎独论》,认为“慎独”可将欲念遏制在隐微处,一刻不间断地遵循自然之理,因时时内省而无愧于心,故可心胸安泰。

        “慎独”二字究竟是何意呢?慎字,历代训释不同,《尔雅》把“慎”释为“诚”,比较符合慎独之“慎”意。独,在古籍中与“特”多为一意,在这里理解为人所独有的个性或内心世界,可能更为合适。“慎独”在今天更准确的含义应为:“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大学》在论为何要真诚面对自己内心时,总结道:“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这就叫心中的真实一定会显于外表,所以君子必定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中庸》第一章提到了慎独,也是这个意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原来儒家的慎独也好,诚明也好,强调的都是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由内在诚性而发的道,才是“不可须臾离也”的“道”。

        在人们关注曾国藩时,期望能少关注一些所谓的权谋与治术,多学学他经世致用背后的精神关怀。“慎独”只有两个字,但“真诚地面对自己内心”,却是一切学问和为政之道的开始。 

        (《京华时报》3.19 叶匡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