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从上世纪90年代实行铁路改革后,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但票价的45%仍由政府调控。这一体系充分体现了英国铁路的运营特点——车路分开,即铁路设施国有化,火车运营私有化。
二战前,英国铁路在自由竞争中发展为多头垄断,最后以全行业亏损而终结。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建立了国有化铁路管理体系,国家财政的负担同样沉重。
1993年至1997年,执政的保守党政府对国有铁路实行私有化改组,铁路主要被分拆为两个部分:国有的铁路基础设施部分(铁轨、信号、路桥、火车站和停车场)和私有的火车服务运营公司。
国有的“路轨公司”负责基础设施,不会给股东分红,所有的盈利都会用于公司的再发展,也就是路轨等基础设施的维修和完善。不过,该公司形容自己“像上市公司一样运营”,只不过没有分红。
私有的多家火车运营公司(包括客运和货运)负责乘客服务、货物运输等工作。为避免私有化盲目追求利益,英国政府会给铁路公司补贴,要求他们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私有化后,英国民众也曾一度担心票价,直到现在很多人仍认为,英国火车票是“欧洲第一贵”。
(《新京报》3.17 储信艳 韩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