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19日 星期二

    埃及欲出租金字塔还债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19日   07 版)

        提到埃及,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卢克索神庙这些保存了数千年的遗迹。不过最近,债台高筑的埃及政府竟然想出了一个“搂钱”的新点子:将这些“传家宝”出租给别国,以赚取“租金”还债。

        埃及真的穷到要变卖老祖宗家产的地步了吗?现实状况似乎真的不妙。

        经历了穆巴拉克统治和“阿拉伯之春”的埃及,经济衰退已经十分严重。原本是埃及经济支柱的旅游业,早已在数年的动荡中摇摇欲坠。最近的热气球事件,更是令埃及旅游业雪上加霜。

        2月初,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收到财政部发来的一项请求,要求研究出租国家重点旅游名胜的可行性。文物部提供的意见则是,这些文物古迹归国家所有,使用它们所带来的利润也是国家的公共资金,因此不得将古迹进行私人开发,出租就更不可能了。

        虽然这个计划没有实施,但富国卡塔尔还是对这个“诱人”的计划表示了关注。据阿拉伯电视台报道,卡塔尔有意与埃及政府签订一项为期五年的协议,租下这批名头甚大的古迹。作为回报,埃及将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租金,估计在2000亿美元左右,足以支付该国所欠下的外债。

        有人觉得“以文物拯救经济”没什么大不了,而且在一定规则下进行“有限度的商业化操作”,可能有助于改善金字塔等古迹目前较差的管理状况。但绝大多数的埃及民众对这一想法十分愤慨。他们认为,政府需要找出真正像样的办法来挽救旅游业和经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出卖历史和文化的灵魂。

        虽然埃及国家文物部最终否决了这个想法,但俄罗斯RT新闻网仍认为,这说不定是埃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唱的一出双簧。所谓出租古迹,并不一定是想换取真金白银,而是在向国际社会,尤其是债主国“哭穷”,借这一姿态来博取同情和债务减息。同时,也可以让埃及国内意识到情况有多么艰难,从而激发民众“众志成城、共渡时艰”的决心,降低社会风险。

        (《青年参考》3.13 高珮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