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资源卫星能为我们做什么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16日   03 版)

        资源卫星一般运行于700千米至900千米高的圆形太阳同步轨道,10天至30天可观测地球一遍,其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一般为2米至20米。2月19日,美国发射了首颗第4代陆地卫星——“陆地卫星8号”,使全球新型资源卫星研发达到了新高潮。我国的资源卫星已有三代。

        居高临下“一目了然”

        资源卫星居高临下,并装备了多种先进的遥感器,能方便地观测矿藏资源、农作物长势、森林、渔业和污染等的分布;用资源卫星取得的数据,可绘制成特种地图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大范围、快速、定期和综合观测等优点。

        利用资源卫星,人类掌握了40年来的地表面貌变化,得到了许多河道的变化过程、湖泊的消长演化、水土流失程度、森林覆盖变化、土地利用状况、城镇扩展面积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数据;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人们进行了大量地质调查,从中找出地质矿产,也发现了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卫星遥感图像还用于铁路选线、水库选址等工程选址工作,并能够进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评价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状态,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我国资源1号系列卫星已广泛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环保、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及灾害监测等领域。

        灾害监测的“千里眼”

        在洪涝灾害、旱灾、地质灾害、森林和草地火灾以及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灾情评估工作中,遥感卫星近几十年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期间,遥感工作者利用多颗国内外遥感卫星对受灾地区进行了全过程、全区域的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获取了有关汛情的重要数据,为制定抗洪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0年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沙尘天气,环境专家通过分析历年的遥感卫星图像和实时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等,提出了防风治沙的对策建议。

        从2007年3月起,中国太湖开始出现“水华”(蓝藻)现象,我国用资源1号02星密切关注了太湖“水华”污染的发展,对太湖的治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资源调查的“透视机”

        位于西藏东南部的西藏林芝地区与印度交界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交通闭塞,人工调查难以到达,致使对该地区现有的森林资源状况难以清晰地把握。2001年至2002年,国家林业局利用资源1号01星的数据首次对该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了“摸底”,取得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对该区森林资源的全面调查。

        我国还曾利用资源1号01星数据,在西南天山地区预测了4处金、铜矿区,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农业监测的“神算子”

        在农业方面,我国用资源1号卫星开展了江苏省农作物研究,获取的数据为指导农田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对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长势实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作物长势,预测了产量,并以此作为制定作物种植计划的基础。

        除了有效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评估作物产量等重要应用外,资源1号卫星还积极扩展了经济作物新品种培育种植方面的新业务。

        选址规划的“好参谋”

        在青藏铁路选线过程中,我国充分利用资源1号卫星的数据,同时融合其他资料,避开了断裂带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而选取较近的线路,节省了修路资金上亿元;还利用资源1号02星处理的青藏铁路示意图,展示了青藏铁路全线45个站点及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地理概貌。此外,资源1号系列卫星还为我国在西气东输工程、宁夏公路改造等监测中获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随着中国城镇化政策的推行,城镇在建设规模上的扩张日益加快。为了有效地监测中国城镇化的进度,促进城市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资源1号卫星成了最重要的城市规划监测手段。

        (《北京日报》3.6 杭添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