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

    5元的“抗癌”假药竟卖8500元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28日   02 版)

      自来水加包装,5元一盒的成本,贴上“用于治疗乳腺癌”标签的假冒针剂,卖到患者手中达8500元;作为医疗垃圾处理的空药盒,却以最高700元一套的价格被回收。过千倍的利润率超过贩卖毒品,“抗癌”假药正成为不法分子的“新宠”。

      近日,据新华社记者调查了解,此前在杭州的一起由海归博士后丁佳逸组织的特大制售“抗癌”假药案中,用于生产该药的原料就是来自上海的一家化工厂生产的化工原料,进货价仅每1000克5万元,远低于正常制药的原料价格。

      广东岭南药业副总经理徐文凯说,现在许多化工厂为假药生产商提供化学中间体作为原料,不法分子只需要通过简单提纯,就能得到原料药,再对药品进行压片、分装、包装,生产上几乎毫无门槛。

      对此,药监部门表示,当前对制药原料的监管采取的是“自报制”,企业自报是用于医药原料生产的,就会受到药监部门的监管;对于企业不上报的,事实上无法监管;而对于化工厂生产原料药的,查办起来受案难,往往无法追究生产原料药的化工厂的责任。

      那些经济条件有限的癌症患者家庭,一边是足以令他们“倾家荡产”的昂贵进口抗癌药,一边是亲人减轻病痛、延长生命的痛切需求。曾经代理过“抗癌”假药案件的律师高振华向记者感慨,含有有效成分、但侵犯知识产权的抗癌药物,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如何在坚持人道主义的同时有效维护知识产权,是司法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北京晚报》2.23 扶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