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

    在“会馆”里租房

    《 文摘报 》( 2013年01月17日   06 版)

        所谓“会馆”,就是同业或者同乡经常聚会的固定场所。在民国,以及在更早的明清时代,这种场所是很多的,每一座大城市都有。无论哪一个行当,也无论哪一个籍贯的外地人,都可以团结起来,成立一个“××会馆”,甚至直接叫“××同乡会”。

        在旧中国,同乡会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在一个城市被当地人欺负,可以请同乡会帮你出气;生意破产翻不了身,可以找同乡会拆借资金;流落他乡回不了家,可以让同乡会支援路费;就算家里小孩走失了,也能请同乡会帮忙寻找。

        事实上,同乡会还有一项功能:帮你解决居住问题。

        明清时代,各地举子进京赶考,乌泱乌泱好几万人,搞得旅馆爆满,民房也不容易租到,即使租得到,环境也不够清净。这时候,只剩下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去寺院租和尚的空房,再就是找同乡会,申请住会馆。会馆里常年备有一批空房,专供找不着房子的老乡入住。进京考进士,那都是有功名的人,会馆里一般不收他们的房租,欢迎白住,落榜了还能在那儿刻苦攻读,下回接着再考。

        进入民国,赶考的举子没有了,进京找工作的年轻人增加了,他们买不起房子,一时也租不到合适的房子,只有去住会馆的空房。有偿入住是民国多数会馆的惯例,只是租金会比市面上的房子低得多。

        本质上讲,民国时的绝大多数会馆,其实都是同乡会专门给收入偏低的同乡盖的廉租房。举个例子,抗战胜利后,杭州房价飞涨,房租昂贵,很多在杭州找活儿干的宁波人都只能在火车站旁边租住漏雨的棚屋,或者自己搭建草棚居住。宁波旅杭同乡会推举蒋介石的老师、原黄埔军校军需部主任周枕琴出面集资,在杭州买地建房,盖了一所会馆,把空房廉价分租给那些租不起好房子的宁波老乡。

        (《中国经营报》1.14 李开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