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2年11月15日   06 版)

      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

      李中华在2012年第7期《党政干部学刊》上说,中华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世关怀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看待世界和人生;二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学问一直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要务;三是“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学,“和”是中华哲学最核心的概念,它包括“与人和”,即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和谐,不同的家庭、群体、社会、国家、思想、文化之间也要保持和谐关系。也包括“与天和”,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持和谐;四是“趋时求变”的“日新”理念,在古人看来,“天地万物无时而不动,无时而不移”,人要适应变化,否则不能发展和生存;五是“夕惕若厉”的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人看来,一个缺少忧患意识的民族,无论当时多么强大,总免不了最终走向衰败乃至灭亡。

      不要过于重视“学术管理”

      余三定在2012年第4期《云梦学刊》上说,近些年来,学术管理部门对学术管理越来越重视,但这种重视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差不多已发展到学术研究唯“学术管理”的马首是瞻,学术研究服从“学术管理”的需要,“学术管理”牵着学术研究的鼻子跑。其结果是,“学术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被忽视;“学术管理”越来越精细,学术研究本身越来越粗放。如此下去,“学术管理”和“学术政绩”上去了,学术风气却牺牲了,学术本身也牺牲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