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无论是国力、工业基础、科技水平,都搞不起、也搞不成原子弹,中国的领导人凭什么敢决策?科学家们怎么就敢干?中国的原子弹留给了世界太多的悬念,太多的不解之谜。
中国的原子弹是真的吗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相隔了整整7个小时,才于晚上10点由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发出《新闻公版》和政府声明。《人民日报》套红号外也在这时向群众散发。《新闻公版》和政府声明早就批好了,报纸也不可能是临时印的。为什么要等7个小时?庆祝,欢呼,白天不是比晚上更方便吗?
原因只有一个,毛泽东要搞清楚,这次爆炸是不是真的核爆炸。也就是说,我们爆炸的是不是一颗真正的原子弹。
爆炸刚过,周恩来就接到张爱萍从罗布泊打来的电话。周恩来非常激动,立即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却非常冷静,问道:“怎么证明是核爆?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此时,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程开甲等用各种计算方法和所获得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周密的计算验证,充分证实确实是一次真正的核爆炸,爆炸当量为2万吨TNT量,与美国投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相当。
消息反馈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再次指示:“先不要对外公布,等外电报道证实后,我们再公布。”
果然,从当日傍晚开始,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已经侦查到我国在西部爆炸了一颗万吨级的原子弹,西方各大通讯纷纷报道。从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到“等外国证实后我们再对外公布”,毛泽东也许另有深意。但有一点,外国人的确帮我们做了一次公证。
原子弹放在哪儿,爆还是不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夕,美国“尤罗纳”间谍卫星拍摄到了罗布泊核试验场准备安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和其他分散开来的设施。根据种种迹象,美国判断中国很快要进行原子弹爆炸。
1964年9月12日,美国《商业周刊》登出文章,称美国要摧毁中国核设施。9月15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人研究联合苏联,阻止或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该方案设想了四种打击方式:一、由美国进行空中打击;二、由国民党派战机空袭;三、由中国内部特工进行破坏;四、空投国民党行动小组进行攻击。方案报给总统后,肯尼迪决定,原则上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阻止中国成为一个有核国家。
得知上述情况后,周恩来于9月16日、17日两次召开中央专委会商讨对策。会上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按既定时间,于10月份进行爆炸;另一种意见是避其锋芒,待三线建设好之后,择机再试。罗瑞卿当即表示反对,说:“三线建设好还要等好几年,到时候我们这些老家伙已经退休了,老了,乘我们现在身体还行,先爆了,他们要动手,我们还能跟他们干!”
情况反映到毛泽东主席那里,毛泽东说:“原子弹既然是吓唬人的,晚响不如早响!”
9天后,中国爆响了第一颗原子弹。
原子弹的破坏力,世人皆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场,最早选在哪里?敦煌!这个实验场场址,是苏联专家选的。
那是1959年,中国第一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奉命赶到敦煌时,试验场的图都画好了。当时苏联专家说,敦煌那里地域宽阔,有水源,适合建设基地的官兵用水。可正在勘察的部队连喝的水都没有。地图上倒是有几条河,可是100年前都干涸了。没有水,几万人的部队生存都成问题。还有,敦煌的土质太松,高空风又是飘向黄河中下游的,怎么能在这里搞核试验呢?更要命的是离莫高窟太近,只有130公里。
张蕴钰是位儒将,喜欢写诗,专程去莫高窟看了看。他在莫高窟壁画前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口中的哈气会破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可是,居然有决定要在这里试爆原子弹!
张蕴钰立即前往北京,向陈赓、聂荣臻汇报,说决不能把核试验场放在敦煌!聂荣臻当即指示张蕴钰放弃敦煌,向西到罗布泊重新寻找一个大的,能搞几百万吨,并且能搞地下核试验的地方。
多年后谈起此事,张蕴钰还感到后怕,如果当初听了苏联专家的,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敦煌上空一声巨响,那后果不堪设想!
被原子弹摧毁的飞机、坦克是特技吗
原子弹巨大的威力,尤其是对战场的巨大杀伤力,用理论难以计算。中国拥有核武器是为了制止核战争,而为了对付核战争也就成了历次核试验的目的之一。
我们在电影纪录片和《国家命运》中看到被原子弹摧毁的那些飞机、坦克、大炮、长车不是特技,而是实实在在的。当然,它们都是旧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除了大量的飞机、坦克、大炮外,连军舰都上了,它们被切割成若干截,到现场后又被重新焊接起来。还有一比一的地铁、长江大桥等等。这些都被称作效应物,分别放在离原子弹爆心不同距离的地方,以检验被摧毁的程度。
随着科技水平测试技术的提高和核试验方式的转变,各种特殊的仪器设备逐步取代了这些效应物,但从它们身上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实际价值。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以一种最古老的方式规定了使用密语,而不是采用密码。原子弹密语为“老邱”;原子弹装配,密语为“穿衣”;装配车间,密语为“住下房”;原子弹在铁塔上的密闭工作间,密语为“住上房”;原子弹插雷管,密语为“梳辫子”;气象密语为“血压”;起爆时间密语为“零时”等等。
(《北京青年报》10.16 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