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因为消化道出血,我在德国慕尼黑住了一次医院。
慕尼黑的医院里实在是太清静了。据了解,在130万人口的慕尼黑市就有41家医院,因此医院的压力要小得多,甚至有的医院还希望多“招揽”一些“顾客”。不过,这里病人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德国人平常看病一般不直接去医院,而是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即与自己有固定联系的私人诊所医生。像感冒发烧或胃肠炎等常见疾病,基本都在诊所里解决了。
德国规定医院病房最多只能安排4个床位,而我住的“慈善兄弟”医院的病房最多安排3张床。在德国住院是否住单间,并不直接取决于谁的社会地位高或者谁有钱,而是看病人平时交纳医疗保险的多寡,即看谁对社会的贡献大。
从装束上看,德国医护人员与中国的同行基本没有区别。医生穿白大褂,护士穿短袖衫。不同点有两个:一是护士不戴帽子,因此也就分不清护士长和普通护士。二是医护人员都不戴口罩。一位护士告诉我,这里不是传染病医院,因此医生和护士当然没有必要戴口罩。我猜想,这样做也是出于对病人的尊重。
在德国,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分工与我们国内略有不同,比如:抽血和输液扎针的工作一般要由医生来完成,确切地说,大都是由实习大夫来做。也许是因为实践机会较少,德国实习医生的扎针技术不敢恭维。住院那几天,我的胳膊因为抽血留下了块块青紫。
在德国的医院里,还有一个情况与我们国内不同,就是男护士较多,人数差不多与女护士对等。虽然这些彪形大汉摆弄针管和小药瓶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但要说他们独自把一个病人从床上抬起来,再翻个身,倒是“手到擒来”。
(《文汇报》11.4 严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