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四人帮”后,贺敬之从石景山钢铁厂监督劳动中解放出来,进入文化部核心小组。1977年,贺敬之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
贺敬之16岁投奔延安,被“抢救”了一年,故而积极为受迫害被禁锢的作家落实政策;周扬认为他一贯偏右,其实是周扬自己从来偏“左”;在为胡风两次平反、支持丁玲二次平反以及恢复冯雪峰名誉的过程中,果然遇到阻力,他的工作很难做。
贺敬之遭人诟病是在调任中宣部副部长、特别是邓小平提出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后。这时,文艺界啧声时起:“一个诗人倒下去,一个官僚站起来。”甚至骂“贺敬之是‘左王’”,他感到十分委屈。
不管人们私下怎么议论,贺敬之不但忠实执行党的文艺政策,而且参与调整党的文艺政策。尽管这位延安的老革命始终忠于党的革命事业,始终同情最广大的作家、艺术家,愿意和他们同甘苦、共命运,然而,处在“多变、变多”的形势下,要把是非摆平,难乎其难。
从诗人和《白毛女》的主要词作者,到“胡风分子”,到“右倾”、受处分,到监督劳动,到部级官员、“左王”,再到是非缠身,贺敬之颇具代表性,说到底是个悲剧人物。贺敬之接管文艺以来,众声喧哗,歧见丛生,贺敬之一直被“说三道四”所困惑,忠诚、坚守,却痛苦。
(《文网·世情·人心——阎纲自述》阎纲著 三联书店2012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