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学问传统不同,如果说古代西方学术以哲学为代表,那么古代中国就以史学最出众,因为史学在中国是最古老、最神圣的学问,其资料积累的丰富和翔实可以独步世界史坛。
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值得玩味的是作者(讲史者)和内容的变化,史学的作者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是史家的意见和观点都要标明(如太史公曰,某某传、注、著等等,都是对历史的实说和点评),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在古代历史上,即使明清时代的讲史,带有演义性,但其伦理说教仍然不脱正史的价值和轨道。如今则不然,讲史中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的、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
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
历史是通过启示为现实服务,历史应该成为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成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史学的教育性功能,需要改进史学研究工作。历史学者既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史学的训诂、考证,本末源流的科学层次;更要重视对研究问题的价值、意义的追问,上升为理论的哲学层次。历史学者还要重视表达研究成果的可读性,改变文风,写出具有学术性和通俗性的优良读物。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不能忘却,但它的真正价值是在现在和未来。史学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北京日报》10.29 刘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