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庞大的县级医院正在山东各地拔地而起,它们耗资甚至可达十亿之巨。除了高标准“不差钱”的硬件,各地县医院的自我定位,也都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拔高:在仅有54万人口的山东兖州,其新建的人民医院,预计年门诊量50万人次。而山东金乡县人民医院,则谋划着耗资4.5亿元的新院区。
光鲜背后,却是这些医院并不可观的年收入和结余。来自卫生部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全国5311家县级公立医院中,36.7%的医院存在资产负债,为有资产负债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负债占73%。
“大债盖大楼,小债买设备”正成为新一轮县医院建设中的“病症”。随着基本医保制度的完善,为了能吸引病人,县级医院都想着盖大楼改善环境。同时,现在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做检查能挣钱,这诱导县级医院争买贵重的医疗设备。在山东曹县人民医院,今年3月份院方一次订购了60余台医疗设备,造价5000万元。其中一台价值1000多万元的1.5T超导核磁共振,在济南等地的三甲医院都没有。但负责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日均有10多人次使用,每次使用时间为五六分钟。
“报销比例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病人,被先进的设备、气派的大楼吸引走。”兖州一家乡镇医院的老院长感慨。
最令人担忧的是,县级公立医院负债建设和扩大规模,已成为一种社会通病。
截至目前,对于禁止县级医院豪建扩张的最强举措,来自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它明确规定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但如何纠正早于此文件就立项动工的建设,化解其已经开始显现的债务危机,仍需时日和更细化的措施。
(《山东商报》10.29 孙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