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意大利记者焦尔焦·洛蒂为周总理拍摄的这张半身照片,准确地表现了周总理那个时期的精神面貌。
若干年后,当洛蒂再次访华时,邓颖超对他说,“这是总理生平中最好的一张照片”。
我在外交部工作了34年,特别爱好摄影。在看过的无数照片中,洛蒂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晚年拍摄的这张传世之作,给我印象最深。
撒谎拍成经典照片
1973年1月6日,意大利外交部长朱塞佩·梅迪奇率团访华,作为《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焦尔焦·洛蒂也随团来访。这是他第一次来华,特别想见到周总理,因为“周恩来的伟大人格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得知当天晚上周总理要接见意大利代表团,便找到意大利驻华大使,执意要去人民大会堂。大使告诉他,“所有代表团的记者都不允许为周恩来照相,你去可以,但不能拍照,你答应我的这个要求,才能让你去。”洛蒂答应了大使要求,但出于职业习惯,还是带上了照相机。
按照安排,周总理在接见法国代表团后接见意大利代表团。只见接见厅大门打开,法国代表团的人员走了出来,聪明的洛蒂马上走到法国驻华大使跟前问:“见到周恩来,我用什么语言和他说话呢?”大使说:“周总理的法语很流利,你可以用法语和他交谈。”洛蒂一听,欣喜若狂,因为他也懂法语。
意大利代表团成员和记者们三四十人排着队,逐一与周总理握手。这时的洛蒂排在队伍的中部,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当接见快进行到一半时,他意识到:“排到时,我只能一般性握手,根本没有时间为总理拍照”。于是,他从队伍里溜了出来,排到了队尾。轮到他了,他谦恭地用法语对总理说:“尊敬的总理阁下,我来时撒了个大谎,答应不给您拍照,可是我觉得我很难见到您,不能不给您拍照,因此,请您允许。”周总理微微地点头认可。洛蒂马上请总理坐在沙发上,为总理拍了一张,但不十分理想。
就在这时,运气来了,周总理的秘书在大厅门口叫了总理一声,似乎要对总理说什么。总理上身微微向左转动,双眼向秘书望去。洛蒂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瞬间,第二次按下了快门。然后,他躬身向总理深深道谢,一溜烟地跑开了。洛蒂曾对朋友说:“拍完后,我激动极了,好像做了一件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大事。”
骗警卫“没收”假胶卷
洛蒂的行为引起了警卫人员的注意,他拍完照片后就一直在想:我下一步怎么办?我怎么做才能把底片保留下来呢?他一面装着和几名意大利《晚邮报》记者漫无边际地聊天,一面想着应对办法。突然,他眼睛一亮,快速地把相机放在桌子底下,取出底片,又迅速装上一卷新胶卷,并按了两下快门。不一会儿,那个警卫人员来到他面前,很有礼貌地问他:“您是洛蒂先生吗?”洛蒂答:“是”。警卫对他说,“您给周总理拍了照片,违反了我们有关规定,也违反了您自己不拍照片的承诺,请您立刻把底片交出来。”此时的洛蒂,像演员演戏似的向警卫人员“苦苦哀求”。见对方毫无让步之意,执意索要,便又假装“很不情愿”地当着警卫人员的面把相机打开,把胶卷从相机中取出曝光后,“十分沮丧”地交给了对方。
照片藏在箱子里带回国
前不久,我得到一本我国前驻意大利政务参赞王传斌生前写就的《跨世纪的回忆》,书中详细地谈到了这张照片从意大利回到国内的来龙去脉。
书里说,这张照片冲洗出来后,意大利《时代周刊》格外重视,将其刊登于该杂志封面,其他报刊多予转载。1974年冬,原驻意大利商务参赞高竹峰同志任满奉调回国,临行前的一个夜晚,来到王传斌同志房间,从怀中取出一件用白纸包裹着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打开,对王老说,你看这是什么?王老一看惊喜非常!原来是一张10英寸的周总理照片。高参赞对他说,这是一位意大利记者从中国回来后赠送给我的纪念品。我和你在这里一起工作和生活了好几年,在即将分手之际,我把它给你留下,让我们共同分享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热爱吧!
王老在回忆录中说,“1975年初,我回国休假。我把硬壳帆布箱的里面擦洗干净,铺上整洁的白纸,将总理的照片平铺在上面,再用洁净的白纸盖好,以免与其他衣物接触弄脏照片。一切就绪后,我比较放心了,但心里还是在默念:总理啊!叫您老人家暂时受委屈了!我并非心甘情愿地把照片放在箱子底部啊!让我借助您的浩然正气,能够顺利通过海关带回国内吧!这种可笑的祈祷,实为当时的真情所言。到达北京海关时,海关人员照例地问:箱子内有无违禁物品?有无为他人捎带的物品?我说:我们在外奉公守法,从未买过什么违禁品,只是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些生活必需品,按照规定不会为他人捎带什么物品。就这样得以顺利过关。回到家中赶快开箱取出衣物,看到周总理的照片很平整,无任何褶皱,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一致同意将照片装在镜框里挂起来。打倒“四人帮”以后,我老战友的孩子李尚志到家里来,看到这张周总理的照片非常惊喜,那时他是新华社国内部的负责人,回去后将周总理照片的事报告了时任新华社社长的曾涛同志,他随即决定请李尚志到我家中取走照片,翻拍后制版印刷。从此,这张周总理的照片很快传播到全国,出现在各地的书店里,悬挂在家家户户,各种报刊杂志也予以刊登。”
(《北京晚报》10.28 关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