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莫言:从业余作者到诺奖得主

    《 文摘报 》( 2012年10月20日   06 版)

        “伯乐”相中“千里马”

        1984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由著名作家、后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将军领衔,创建了文学系。莫言当时是总参某校副连级教员。他报名参加了几轮考试,也获得了通过。但他没在规定时间报到,按规定,他就不能录取了。

        看着他茫然无措的样子,系主任徐怀中把他叫去,问他写过什么东西?莫言忐忑地从包里摸出1982年发表在河北保定的一个文学杂志《莲池》上的小说《民间音乐》递过去。徐怀中仔细地看起来。

        看完,他用异样的神情望着面前的年轻军官,说:很好呀!报到吧!就这样,莫言走上了文学道路。

        少说多写成笔名

        对莫言最熟悉的,是他的军艺同班同学,后成为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军艺副院长的朱向前。记者和朱向前在电话里聊了很久。“你知道莫言的笔名怎么来的吗?”朱向前回忆道,“当时文学爱好者很多,但不少人是把文学当作名利的敲门砖,不去刻苦地写作,而是到处清谈吹嘘。莫言虽然当时没有名气,但很看不惯这种风气,认为作家还是要靠作品吃饭,莫要靠嘴巴发声音。于是给自己起了这个笔名,正好也与真名管谟业音相仿。他的性格也是如此,平时很少说话。” 

        朱向前说,开学时,全班先自我介绍。他们看到许多当时军队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作家坐在面前,有李存葆、钱钢、李荃等,去饭堂的路上,他和莫言自然靠拢。朱问:“你写过些什么?”“嘿,不值一提,我就是来瞎混的。你呢?”“我从福州军区来的,写过点小玩意。”

        朱向前无限感慨地说:“当年的无名小卒,现在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表面平静,但内心始终有一股奋斗的激情,至今未泯!”

        躲在教室写小说

        在军艺时,每天晚上同学们有的外出访亲探友,有的喝酒侃大山,有的看书,只有莫言,躲在文学系的梯形教室里一写就写到凌晨2、3时。当时有人背后讥讽:这能成吗?但很快,莫言就爆发了。从1985年开始,他陆续发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枯河》《红高粱》等。1986年,著名作家张洁应邀来军艺上课,她说她刚从法国回来,外国作家问她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她说:出现了莫言。

        朱向前在1990年任军艺文学系教授时,在课堂上曾预言过莫言将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小说虽然是写中国农村,但深刻的人性刻画,生动的语言描绘,已超越国界。”

        (《新民晚报》10.12 张晓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