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破解藏在“灰区”里的谜团

    《 文摘报 》( 2012年10月20日   04 版)

        “我一直很当心饮食,吃得清淡,为什么胆固醇指标高了?”金阿婆惴惴不安地跑到检验科窗口前。检验报告显示,她的胆固醇指标为6.3mmoL/L,刚刚超出参考范围的上限。这种在体检项目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上下边缘浮动的数值,医学上有个形象的称呼叫“灰区值”——非黑非白,不大好说。

        细看报告单,检验员刘华读出了异常:“胆固醇指标高,往往提示心血管疾病可能,可她与血脂相关的其他指标都很好。”再一看,金阿婆的促甲状腺激素检查结果为6.07mIU/L,也刚好超出参考范围上限,又是一个“灰区值”。刘华抬头观察,发觉她的颈部有肿大迹象——“胆固醇超标,会不会是甲状腺功能减低引起的?”

        检验科马上跟体检部联系,让金阿婆再查甲状腺,结果印证了他们的判断:她被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向完全不同;而且此病发病缓慢,起初病人自己感觉不到什么症状,如果不是及时关注了两个“灰区值”,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体检时,不少人某些项目的检查结果比正常值高或者低那么一点,有的是接近临界值,对这种情况医生要不要放过?要不要细究原因?不较真的话,会不会耽误了他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高锋教授早已关注医学检验领域那个耐人寻味的名词:“灰区值”。

        高锋说,国际上将临界值上下浮动10%~20%的数值认作“灰区值”,但并没有统一标准。“灰区值”一直在困扰着医生们。人与人有着异质性,很难用一把尺子去鉴别所有人的病与非病。并且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所以任何检测指标都不能绝对地认定为正常或异常。因此,医生要加强全科知识的储备,为患者破解藏在“灰区”里的谜团。

        (《文汇报》10.14 唐闻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