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首届陶寺帝尧文化旅游节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群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
无论从存在时间上,还是历史地位上,山西陶寺遗址都与“古平阳城”相一致,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的陶寺,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支点,出土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特别是文字、城墙、宫殿、王陵、铜器、彩绘蟠龙纹陶盘、观象台等,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古观象台、中国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农事历法、最早的国家龙徽、最早的八音鼓乐、最早的木器、最早的建筑材料——板瓦等。其中,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尚书·尧典》所记载的尧“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历史功绩。陶寺遗址的发掘和发现,使尧、舜、禹时代不再是传说,证明了山西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根祖之源。
“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可见《何尊》中的“宅兹中国”,可确凿证明“中国”这一概念与称谓在西周早期已经出现。但关于“中国”指哪里、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在发现陶寺遗址之前,只有一个中原的概念,人们认为在中原地区的国家就是中国。之所以确定陶寺遗址为最早的“中国”,著名考古学者何驽表示,是因为发现了残长为171.8厘米的漆杆,即圭表日影测量仪器系统中的圭尺。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人建立都城必须遵循王者居中、王者与天地交通的思想,依照夏至影长的标准确立地中,以此来确定都城选址,在地中建都城,在中土建国家,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就是“中国”。何弩表示,“中国”出现或形成的物化标志是陶寺圭尺的出现,因为它是人们在“独占地中以绍上帝”的意识形态指导下,通过圭表确定中心位置而建都立国的最直接的物证。
(《光明日报》9.24 李建斌 邢兆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