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八邑会馆位于广州市长堤大马路,会馆由前厅、后厅、礼亭、中堂及东廊、西廊组成,现仅存礼亭和中堂。
会馆建于1875年,为当时旅居香港、广州、佛山等地的潮籍人士倡议创建。现存的礼亭和中堂在真光中学校园中央,进门左侧是保存完好的豫章书院。前行即见重檐歇山顶礼亭,面阔7米、进深5米多,由四根雕龙石柱支撑;地面铺大理石,正面石阶两踏道间有御路纹饰。礼亭大门前原有石栏、石狮,石栏现已不存,石狮被迁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东门前。中堂梁架、檐板上的贴金木雕,刻有人物故事和花鸟虫鱼。梁架节点以金木雕柁墩及异形斗栱承托,前廊卷棚底梁出头,上以木雕狮子及异形斗栱承托挑檐桁。墀头上有精致的砖雕.是广州市内为数不多的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
潮州八邑会馆为典型的清代广东建筑风格,由建造广州陈家祠的原班人马设计建设。潮州著名的木雕、石雕、砖雕、灰雕和彩绘均融入其中,尤其正座的四根龙柱、贴金木雕,花鸟人物和彩绘装饰手法,尤为人赞叹。细节方面则体现出浓郁的潮州特色,如中堂的金箔木雕就是典型的潮州装饰风格。
自清朝咸丰八年(1858)订立《天津条约》,广州商业汇聚,潮州仕宦商贾居于省城者甚多。当时旅居香港、广州、佛山等地的潮籍人士,为了加强潮籍人之间的联系和举办公益善事,倡议在广州创建会馆。会馆建成后,成为潮州考生到省城应试科举的邸舍,并经常接待赴省城、赴京求学或到外地经商、办事的潮籍乡亲,大办义举善事,得到社会赞誉。
潮州会馆对加强潮籍各界人士的联谊和交流,促进经贸、造福桑梓起到了重要作用。会馆现仅留下正座一幢,原馆名标志已失,吴南生撰写“潮州八邑会馆旧址”并制成牌匾,2002年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9.21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