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最早为人所熟知,是它作为东海渔场的组成部分,一直接待来自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东海渔民。但伴着领土纠纷,它作为一个小岛的自然存在,却变得遥远起来。2012年9月11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开始播报钓鱼岛的晴雨。但很少有人能完整描摹钓鱼岛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岛。
钓鱼岛,捕鱼岛
钓鱼岛处在台湾基隆东北的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它由5个无人小岛和3个岩礁组成。其中最大的钓鱼岛仅有4.3平方公里。
秋季,钓鱼岛附近丰富的马面鲀、鲐鱼等鱼类资源吸引着两岸渔民纷至沓来。钓鱼岛附近隶属我国东海渔场的渔区,至少有20个左右。这里是一些中上层鱼类的产卵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浙江、福建等地的国营捕捞船队就前往钓鱼岛附近海域捕捞,此后,这一区域的捕捞逐渐由民间渔船替代。
科考研究待加强
在这个小岛最高峰的顶部,是一块约2立方米的石头。岛上有山羊,几十只一群,数量众多。
目前,钓鱼岛已经有两个肉眼可见的环境问题。一是被渔船丢弃的垃圾包围在岛四周;二是破坏植被的山羊。2009年,有学者指出,钓鱼岛2000年无植被的裸露土地已接近30%,其中的一半可能是被野化山羊啃成不毛之地的。
初步估计,野化山羊数量现已超过1000只。这些强悍的外来物种已危害到了岛鼹等本土生物。
据报道,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有关部门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测。在《中国海洋报》前青岛记者站站长李明春的记忆中,近40年来,中国没有一项专门针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专项调查。尽管缺乏对钓鱼岛的专项研究,但从地质、渔业等角度,内地对钓鱼岛的认识不算缺乏。而台湾地区作为钓鱼岛的管辖地,有位置优势,已有不少研究。
大争议,小储量?
东海大陆架中日韩交界处蕴藏着“另一个波斯湾”的说法,被视作60年代以来钓鱼岛争端的起源之一。但东海及钓鱼岛附近海域究竟有多大的石油储量,一直众说纷纭。
这些储量数据的差异大得离谱:有报道称东海油气蕴藏量可能有32亿6000万桶(约合4.35亿吨);也有《纽约时报》在2008年时报道过的9300万桶的说法——这仅够当时的日本用三个星期。
除此之外,有关东海油藏分散,导致海上钻探成本过高,以及东海气候条件差、能利用的勘探时间短等说法,都让东海油气开发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油气开发现状来看,东海目前的开发程度并不高。目前,负责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中海油,在东海上拥有平湖等已投产的油田。从2002年到2010年的年报来看,东海各油田的原油净产量,是中海油各海区中最低的。
(《南方周末》9.20 冯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