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2年09月25日   06 版)

        梁山伯原型或为梁武帝  

        王宁邦在2012年第4期《江海学刊》上说,经考证,梁山伯的原型极有可能是梁武帝萧衍,因为梁武帝符合传说中梁山伯集文人、武将(侠客)、帝王(神)等为一体的各种身份。梁武帝死后所葬地修陵,位于丹阳胡桥镇,传说中亦多有梁山伯死后也葬于此地的说法;宁波梁圣君初为梁王祠,供奉的梁山伯原型为梁武帝;梁祝庙中供奉的神奇人物沙老元帅原型当为梁武帝部将陈庆之。梁山伯原型的特殊身份可以解释梁祝传说中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揭开了传说中的祝英台为何是会稽上虞人的身世之谜。

        晚期桐城派作家的职业形态多样  

        孟祥栋在2012年第6期《江西社会科学》上说,曾国藩开创了晚期桐城派。晚期桐城派作家具有从幕僚、教育家到职业作家的转换过程,他们以近代独立文人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其第一代不仅均在幕府中任职,还在书院传道授业;第二代则既有弃官从商、创办实业者,也有创办报纸、在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任职者。19世纪中期,士人的职业多元化,加入了驻外使节、现代学堂和自由撰稿人三种新兴职业,且有投身商业化写作或实业界的全新选择。委身新式学堂与译书撰稿对桐城派文人带来了不良影响:生活状态与文学观念的割裂则预示其末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