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养老金上涨 替代率下降

    《 文摘报 》( 2012年09月20日   01 版)

      国家审计署8月发布的社保审计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每人每月由713.25元提高到1516.68元,年均增长13.4%。但在不断提高的养老金数据背后,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养老金保障水平的一个主要的数据。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已低于国际警戒线的50%。因此,尽管我国养老金连年上涨,退休职工生活水平未有太大提高。

      事实上,在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没有降低,甚至个别有上涨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保研究所所长李珍介绍,如今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一直维持在100%左右。这也使得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有加大的趋势。  

      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褚福灵介绍,要让替代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从根本上讲,我国的养老保险就必须建立一个多元的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分散风险。

      人社部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全国有4.49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577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3570亿元。

      郑秉文认为,无论从参加企业规模、还是参保职工人数以及基金总量来看,企业年金都比较弱小,远没有达到第二支柱的地位和承担起补充养老金的责任。

      而要提高替代率水平,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增加养老金的收入来源。这有赖于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在建立多元的保障体系的同时,也要打破现有的双轨制模式,同时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新京报》9.14 韩宇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