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欧美曾经走过的工业化之路,不难发现其工业精神发挥的巨大作用。工业精神包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合作精神、契约精神、效率观念、质量意识、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切构成了工业精神的内核。
著名管理学者汪中求的主张是:用工业精神提振中国,时代需要工业精神。汪中求在新近出版的《中国需要工业精神》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这一主张。
工业精神从深层次来看,其实是一种现代文化价值观的表现。汪中求认为,在工业精神的内涵中,合作精神显得格外重要。工业化时代是一个分工细化的时代,企业即便有再雄厚的财力物力,也不能包揽生产中所有的流程。因此,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就成为当务之急。工业时代的竞争,反对“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互赢”。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共享的管理价值观。
反观国内的很多企业,由于短期利益的驱使,明显缺乏“互赢”的现代企业意识,只是把赚钱视为终极追求目标,同行之间相互“掐架”。这样各自为政竞争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西方工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契约发展的历史。契约是工业精神中的“普世价值观”,没有契约,蒸蒸日上的工业文明便无从谈起。契约规定了利益双方在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双向依存关系。契约精神不但蕴含了现代商业法则和奉献管理原则,也体现了公平与合理、承诺与执行的伦理底线。然而,我们的企业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契约精神大打折扣,企业中的欺诈、违约现象常有发生。
中国企业要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必须补上工业精神这一课。
(《深圳特区报》9.7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