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调节情志防“悲秋”

    《 文摘报 》( 2012年09月18日   04 版)

        近日,气候环境变化很大,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立秋”后三候节令分别是一候凉风急,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直至霜降的“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秋季是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季节,因此人们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可因天气较凉、气温下降而有加重趋势。美国神经病专家研究指出,秋后白天变短会影响人体生化过程,干扰生物钟调节机制,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甚至引发精神性疾病。加之秋风萧瑟、落叶满阶,寒蝉衰鸣等景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情绪”。

        在这个“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中医保健的要点就是要保养内守之阴气,而保养措施则从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多方面着手。尤其调节情志,防止“悲秋”是秋季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天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为什么老人容易“悲秋”?这符合中医“天人相应”说,秋季寒气逼人,秋风萧杀,草木凋零,最易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尤其对于那些空巢老人,更易伤感。解决这问题的办法是多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只要不违背保健原则,动比静好。当然,凝精敛神、静心悦志也是保健的好方法。户外活动能舒展筋骨,登高赏景可使人心旷神怡,太极拳、气功等传统保健项目不仅健身还能养心。

        (《中国中医药报》9.3周鸿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