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3月,山西平遥城内张姓少妇来祖父处求诊。自诉:不思饮食,胃脘胀满,大便不畅,近半年来,月经延后,2月一行,经行量少,时有块下。观其人,面黄肌瘦,精神不振。今正值月经来潮,量少,腹痛而不适。舌淡苔白,脉沉而无力。
祖父诊后说:此妇人脾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纳谷消化不食,难以化水谷精微为气血,故经水也失调。月经失调者一则血虚量少,无余可下,若流水断源。二者气虚,则血行不畅,聚可成瘀,瘀而成块。故此症乃中焦脾胃不和,气虚血瘀之故也。知其家境贫寒,处方药多反增经济负担,可以生山楂30克煎服之,连服五日以观其效。
一周后,患者复诊,精神尚可,饮食有增,大便日解一次,月经4日后停,量中等。祖父又开了补中益气丸2盒,每日2丸,早晚温开水送服,并嘱加强营养,之后其体渐趋康复。
祖父说:山楂色红入血,有活血化瘀之功,但临床中,医者多认为其为消导之品。山楂活血化瘀,此患者一则脾胃消化不良,一则月经不调,用山楂30克水煎服,有二者皆固之妙。
我在以后的临床中,常在方内加用山楂治疗月经后期,经行不畅、痛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中国中医药报》9.7 王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