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采访时发现,在中央14部委一片“清理整顿”声中,小产权房悄然变异为“农业生态房”“养老公寓”“旅游地产”“会员制农庄”等,通过“以租代售”“使用权代替产权”“荣誉村民”等方式换装入市,其形式设计精巧,旨在逃避政策法规的约束。
“紧邻小汤山,40平方米四合院,售价18万。”这是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南庄村喜洋洋养老中心的广告。记者调查发现,这里正在“以租代售”小产权房,价格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养老中心”只是个幌子,入住者不乏年轻人,已形成一个居民小区。
在位于八达岭高速水屯桥西的昌平区奤夿屯“伊舍小镇”,打着“旧村改造”的旗号,这里建设的养老公寓已经售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伊舍小镇”以“入会”形式对外销售,一位会籍顾问表示,房子是在村集体土地上开发建设的,产权归属村里。购房者经认购后可享受当地荣誉村民待遇,给购房者颁发《奤夿屯村荣誉村民》证书及由村委会核发的房屋使用权证,如果发生拆迁,拆迁补偿归买房者。
如果说“养老公寓”主要占用的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那么一些农村打着“生态大棚”的名义变相对外出售小产权房,则已经侵占了农用地,目前这种销售给城里人的“私人家庭农场”在城市周边遍地开花。
“旅顺北路生态庄园,45万元至60万元,送大棚非小产权房。”顺着广告的指引,记者来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沙包村,只见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大棚拔地而起,每个大棚旁都有一座独栋住房,屋内面积大约70平方米,还带一个半地下室。负责销售的村民王经理说,项目不销售产权,只对外出租50年的使用权,1亩地的大棚45万元,两亩地的大棚60万元。如果将来政府动迁征地,补偿款全部都给买房的业户。
专家指出,应尽快遏制小产权房“变种”带来新一轮农地入市潮,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出台清理整顿方案,明确农地流转相关制度。
(《经济参考报》9.3 李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