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约上战场
1934年秋,当时叫任兰甲的任仲夷考入中国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36年暑假期间,任仲夷为开展中国大学党支部活动,化名任所之,搬出校外,住到西单太仆寺街德权公寓西座二楼的房间。公寓有点像四合院,租住的都是到北平读书的外地学生。任仲夷爱拉二胡,闲暇时常坐在长廊栏杆边拉二胡。
有6个女学生住在公寓东座一楼,与他的房间隔院相对,常常被他的琴声吸引。她们都是东北大学的学生,从关外流亡到关内读书。其中,有一个女生叫王杰。
1936年暑假过后,王杰和女友离开德权公寓,搬回了东北大学宿舍。有一天,王杰正在学校内的水池边看书,偶尔抬头,只见任所之推着自行车停在路旁看着她。
任所之主动与她打招呼。他从交谈中得知,她考大学前叫王若瑜,现在叫王杰。是东北抚顺人。她读初中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北,她的父亲、哥哥、姐姐相继去世,只剩下母亲和她两人。1935年秋,她考入流亡到北平的东北大学。
王杰1936年入党。这年12月,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德因叛徒出卖被捕关进北平监狱,党组织指示任仲夷参与营救。
任仲夷便约王杰装扮成情侣,多次以亲戚探望送食物为名,到狱中向王德传递消息。1937年1月王德被营救出狱,这对假情侣也在行动中感情日深。
北平陷落后,市委书记黄敬要求任仲夷尽快赶赴济南,到那里接收北平流亡学生中党员组织关系。
这时,东北大学决定迁往西安,王杰没有随学校西迁,而是决心随任仲夷一起行动。临走前,党组织要求任仲夷和王杰把原来在北平用过的名字改掉,任兰甲(任所之)改叫“任夷”(抗战后改为“任仲夷”),王杰(王若瑜)改叫“王玄”。
拍下第一张合影
他俩乘火车到天津,坐轮船到烟台,再改乘胶济线火车,几经周折才到达济南。1937年11月中旬的一天,组织交给任仲夷一项新任务:迅速返回北平,为一批仍留在北平的党员转接组织关系。这时,日军已牢牢控制了北平城。
王玄提出来要和他一起回北平。这时,她已接受党组织派遣,进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担任女学员队领队兼任共产党在政训班的党支部书记。
王玄提出和他假扮成做生意的夫妻,以此减少日军的怀疑。任仲夷向在济南的北平市委组织部长王德请示。王德一听立即同意。就这样,王玄脱下军装穿上旗袍,任仲夷也穿上长袍,装扮成做生意的夫妻出发了。他俩乘坐满载日本人的火车,靠这身打扮和流利的日语,瞒过了日本鬼子,安全抵返北平。
一天,任仲夷对王玄说:“王德同志说咱们是夫妻了,表明组织上同意咱们的婚事。中国人成亲最看重婚礼,咱们现在是不是该举行仪式呢?”他们商量的结果,是穿上漂亮衣服到照相馆照张相。
王玄换上一身在北平量身剪裁的旗袍,穿上绣花鞋。任仲夷穿上一套向中国大学同学、留守北平的地下党员傅朋竹借来的西装。临行前,他找不到发蜡,便用保养自行车的黄油把头发抹得溜光滑亮。
两人到西单附近一家照相馆,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拍下第一张双人合照,把战火中孕育成长的爱情永远定格下来。这时,他23岁,她20岁。
临终前的殷殷嘱托
这张极具时代感和历史意义的老照片,直到2000年7月才公之于世。2005年11月,任仲夷逝世后,许多报刊网站在纪念任仲夷的文章中都刊载了这张照片,将之视为战争年代红色恋人照片的代表作之一。
他俩成亲40多年后的1980年冬,当任仲夷赴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时,王德在广东任省委书记(相当于今省委副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任仲夷又成了王德的上级领导。
而任仲夷夫妇始终对王德敬重有加,开口必称“老领导”。任仲夷多次对秘书李次岩说:“王德老是我早年的上级领导,是很好的老领导啊,就是他促成了我和王玄成为夫妻的。”
任仲夷对当年以拍一张合照的方式与王玄举行“婚礼”,终生铭肌镂骨。他临终前,躺在病床上对儿辈们殷殷嘱托:
“你们照顾好妈妈,我就放心了。我和你妈志同道合,在一个共同理想和信念下,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到相携,70年了。我俩在抗战爆发时一齐撤出北平,到了敌后,在抗日初期就结合在一起了,当时没有条件举行婚礼、拍结婚照。不久前省里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大会给我和你妈都戴上了大红花和纪念章,我俩心里真高兴啊!我俩戴着大红花和纪念章拍了一张合影,就算是补拍了一张结婚照,补办了一次婚礼吧!”
儿辈们听后无不动容,他们深深感念于父母从当年合影那一瞬间到后来壮美的一生。
(《羊城晚报》9.1 李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