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于一年一部商业大片和超百场的“印象”系列演出,与张伟平分手“单飞”后,张艺谋已决定不再签约任何影视公司,而将于上海谋划成立规模为20亿元的“张艺谋文化产业基金”,合作方是业内并不知名的坤宏传媒集团。“张艺谋已不甘心给别人做嫁衣了,他要自己单干。”这是电影圈内人士的评价。
无独有偶。8月20日,市场证实,中国“小巨人”姚明正式接手重庆渝富弘远股权投资基金,第一单投资可能是注资重庆的银海租赁。实际上,这已经是“姚巨人”第二次杀入PE(即私募股权投资)。2011年,由姚明中方经纪人陆浩发起组建、姚明参与筹建了黄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体育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姚明任董事。黄杉基金加上弘远基金,姚明旗下的基金总规模将达到约66亿元。
手握大量资金的文体界名人从事PE投资,这本不是新鲜事儿,余秋雨就曾因入股徐家汇成为中国最富作家。“名人效应”能否让他们在PE界也游刃有余?
航天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徐哲公开表示,这几年中国PE的火爆使很多投资人不得不通过炒作去获得市场的影响力,名人效应在中国的商业环境比较吃得开。
但也有从事私募基金的负责人表示,“名人效应”并不天然和专业能力挂钩,大多数文体名人在进入PE界之前,对投资领域并不擅长。相反的,这种“名人效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递减。
(《北京晚报》9.3 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