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讲 人:马原(小说家、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
演讲题目:小说的前世今生
演讲地点:上海图书馆
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大概诞生于500年前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而且在诞生之后的前300年,小说实际上是以一种特别知识分子化的方式,被特别小的一个上流社会圈子把玩。小说作为一种公共艺术,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为人们所熟知、所欣赏、所认同,是始于200年前,由于现代印刷术的大发展,才让小说的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才诞生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小说样式,也就是纸质本小说。
到了19世纪,小说达到了它的辉煌时期——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批天才大作家诞生。
例如,在英国,最早是以作家菲尔丁为代表,他的名著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在英语世界有一种说法:整个英语小说都是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这本书走过来的,它是整个英语小说的发端。
同一时期,法国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作家。比如,定义了当代传奇小说格局的作家大仲马。大仲马之后,19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两个巨人:雨果和巴尔扎克。再往后,到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时候,又出现了纪德。
再如俄罗斯小说,在19世纪初主要是普希金、果戈理等的小说,到了19世纪中叶的时候,更伟大的两个文学巨人出现了,就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带动了整个俄罗斯文学站到了真正的小说之巅。传统的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的小说,在19世纪也都有自己伟大的小说家出现。
小说从100年前开始面临一个巨大的敌人——由电带来的技术革命。现在,出现了互联网技术,它对小说的影响比传统电影、电视更强大。今天在座绝大多数人在屏显(电脑、手机)上的阅读差不多百分之百超过在纸质本上的阅读。读图时代已经到来了,在此之际,小说的功能,如打发时间、娱乐、学知识、长见识、训诫、教化等,已经大范围地转移到活动图像上。这是我11年前提出“小说死了”的基点。
(《文汇报》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