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其特点是“同行审稿”。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色彩浓郁的“三审制”,其渊源是列宁和毛泽东战争年代的出版思想。
同行审稿制与三审制各有利弊。
同行审稿制度之利表现在:1.能够使编委及审稿专家国际化,极大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2.能够更广泛地借助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弥补编辑部有限人员知识相对有限的缺点,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从而极大提升了学术期刊的质量;3.审稿权力由中立的第三方同行审稿专家去行使,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4.在体制上能够有效防范学术造假。
同行审稿制度之弊表现在:1.对审稿人缺乏具体要求;2.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真正使审稿人的责权利相统一;3.成本偏高;4.同行竞争造成互贬。
可见,同行审稿利大于弊,其缺点也是可以克服的。这就是西方国家学术与学术期刊发展如此健康、迅速的根本原因。
“三审制”的利表现在:期刊整体定位是刚性的,在这种体制下,作者、编者、审稿人意图明确。所以,“三审制”的审稿效率比较高,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三审制”之弊表现在:1.“三审制”导致学术论文的时效性较差;2.使学术的客观、公正难以保证;3.导致编辑工作失误较多。
“三审制”的缺点远多于优点,并且这些缺点往往带有制度性。我们建议:我国应当努力倡导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
(《浙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尹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