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广州商人朱女士到银行ATM(自动取款机)取现,连续两次操作均未成功,朱女士以为是ATM机出现故障。回到家后,朱女士接连收到来自发卡银行的7条短信,显示其名下2张银行借记卡从POS机刷卡消费了596万元。这是近年来广州被盗刷数额最大的克隆银行卡案件。
8月28日《珠江晚报》还有一则报道,珠海市一家KTV的服务员阿三,将火柴盒大小的测录仪放在烟盒里,趁着帮顾客买单的机会,用测录仪盗刷银行卡信息。回家后,再用写卡器制造伪卡,并用伪卡刷卡提现。
“制伪卡仅半分钟”,与其说是骗子手段高明,不如说是当下银行卡的防伪技术太落后、太低等;与其说是骗子会骗,不如说银行的防盗系统、防骗技术,在和骗子的较量中,已经无情失败了。银行换“芯”工作,真的应该提升到更重要位置。
现在,欧美、东南亚很多国家都已完成IC卡改造,而我国仍是克隆卡犯罪的多发地。据银监会和中国银联等文件,我国将在2015年以前普及芯片卡,但目前很少看见什么实质性的行动。面对频发的“克隆卡”案件,各银行不能再拖了。
(《新京报》8.29 雷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