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几年的气象记录,我国出现多项破历史记录的极端天气事件:2005年,江西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06年,川渝遭受百年一遇干旱;2008年,南方发生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极端天气不仅在中国频发,整个世界也都“不好过”。2007年,英国遭遇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现世纪大洪水,俄罗斯发生百年大旱;2011年,美国龙卷风造成几百人死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极端天气频现?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副主任周波涛。
周波涛表示,极端天气增多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后,大气中能量分布会发生变化,比如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等,从而造成极端事件偏多。
以干旱和洪涝为例,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增加,更容易发生蒸发和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就会增加,可容纳的水分就会增多。这意味着要达到降水条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汽。如果大气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吸收水分,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而一旦大气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大气含水量的增加,容易形成强降水,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此外,由于南北半球热量、水汽交换加强,气候就更容易变得异常。
周波涛说,随着全球变暖,21世纪全球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可能增加。预计未来大多数陆地区域会更多的处在“水深火热”中。
周波涛表示,面对极端天气,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培育气象灾害风险意识。公众应该多了解气候变化方面的常识,平时多关注天气预报,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前做好预防。
(《光明日报》8.9 袁于飞 范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