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8月07日 星期二

    国际高中莫成“教育不公”

    《 文摘报 》( 2012年08月07日   01 版)

        五万、八万、十万……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年年攀高,但家长对“洋应试”的追捧热情不减。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为了摆脱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合作办学中带有明显的教育倾销意图;许多国家采取不同方式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抢夺、引进和利用的力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授向记者透露。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8月11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340个,其中,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1183个,其中实施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诸多学校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找到基础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口。“但是,如果把国际课程班办成‘出国班’,就违背了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甚至挤占已有的公共教育资源,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林金辉指出,公办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办国际课程班,其主要目的和原则应该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质的课程和优秀的师资,促进我国高中课程的改革以及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袁桂林也表示,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可以作为某些项目办学实践的真实写照,“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说法有明显的目的性。如果宏观层面上不能很好地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目的性原则,就可能出现“管理失控”或“政策失灵”的现象。

        (人民网 8.1 常红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