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英国终于“开和”了。在经过了漫长焦急的等待之后,英国人终于在奥运会第五个比赛日收获了两枚金牌。当日伦敦大街小巷的报摊上全是夺冠英雄的巨幅照片,媒体不吝笔墨,争相送上溢美之辞,夺冠选手受到了英国各界的广泛赞扬。
继在北京获得百年奥运史上的最佳成绩——金牌榜第四之后,本届作为东道主,英国人暗暗使劲,希望能再上层楼创造历史,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努力。五天来接连在数个项目上失手,可见英国选手也躲不过民众期盼的“压力山大”。
说到本土作战的超常压力,赛前被寄予厚望的英国跳水天才少年汤姆·戴利感受最深。在首相亲自前往助威的情况下,他和搭档在男子双人10米台决赛前三轮表现都不错,但在第四轮出现失误,痛失奖牌,让英国人甚感失望。
体育强国德国开赛三天没见金牌,有德国报纸用上了这样的标题:《连哈萨克斯坦都拿到金牌了……》。媒体还回顾了从巴塞罗那以来,历届奥运会德国队头两天的具体收获,以此鼓励在伦敦前方的“日耳曼战士们”早拿金牌,早将喜讯报回家。
在北京奥运上只拿到7枚金牌的法国队,这次对自己的欧洲主场也寄予了极大希望。法国媒体报道说,法国队此次奥运会的最低目标是41枚奖牌,包括10枚以上金牌,不能跌出奖牌榜前十。
然而,网上也有另一种极端的言论,认为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在乎金牌,而欧美发达国家根本不把奥运金牌当回事儿。如果我们从“金牌至上论”的“极左”滑向“金牌无用论”的“极右”,那就是从一种谬误走向了另一种谬误。
还奥运金牌应有的位置吧!没必要把它供在神坛上,也请不要把它踩在脚下。
(《新华每日电讯》8.3 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