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月21日北京市暴雨前预警短信未普发民众这一问题,北京市气象局将矛头直指三大电信运营商(详见本报第3109期一版)。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事业部高级顾问张明天日前回应:“三大运营商在防灾、抗灾、救灾通信技术保障方面从来没有‘做不到’这个词。”
“气象部门说的400条/秒主要用于商业环境或日常的短信发送。发送应急短信时,运营商会依据量的大小,打开短信‘阀门’。”据一位华为技术工程师介绍,中国移动在每个省、直辖市建立的短信中心的处理能力在1万条/秒到10万条/秒之间。以最低的1万条/秒来计算,拥有2000万人口的北京市,北京移动只需要在33分钟以内就能够给每一位市民发送完预警短信。如若三大运营商来分发短信,那么需要的时间就更短。
中国移动某分公司的中层告诉记者,这个问题的发生在于气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与运营商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灾备机制。
据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透露,一般情况下,北京市的公共应急短信的发布需要走几个程序,北京市气象局报送主管相关事务的北京市副市长,副市长签字之后,再送达运营商,之后,运营商才执行。“运营商如果没有得到授权,私自发送与公共信息相关的短信,是违法的。”
在全国,运营商给公共部门提供短信服务已经成为“例行公事”。7月24日,今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韦森特”席卷广东。24日深夜,广东移动配合气象部门,连夜向8个城市的移动用户发送预警短信达到4500万条。
“未来,短信应急需要建立一套内部机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只需要内部打个电话就可以执行,这样速度快,而不需要一步步走公文报批、报送的流程。”项立刚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算上电话时间,短信群发在半小时以内完成绰绰有余。
(新华网7.25 汤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