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人发明了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名叫欹(qī)器,也称为歌器。这种器具有一个奇妙的特点,当其中未装水时,罐身略微前倾;当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时,罐身慢慢竖立变正;当向其中注满水时,罐身则一下子倾覆,罐中的水也随之倒出,随后又恢复原状,周而复始。于是,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将它制作成了一种灌溉用的器具。
孔子曾就此意味深长地对他的学生说:“具有宽大德行的人,应该安守于恭敬;官阶禄位尊贵的人,应当安守于谦卑;聪明睿智的人,应当安守于愚笨。这就是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啊!”
原来,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了“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道理。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的人不谙其道,覆于自满。
夫差是吴国的国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曾先后打败了越国、齐国和晋国等,成为春秋一霸,可是因为一个“满”字,结果被三千越甲所吞,国破家亡,自缢而死。
当然,历史上也有人悟透了这一点,从中获益的。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大功臣,虽然他功勋卓著,位高权重,但是他为人十分低调、谦逊,总是把功劳推给别人。结果,他三朝为相,赢得生前身后名。
人生在世,若胸中无物,则无法安身立命;若傲慢自大,则会覆于一旦。因此,做人不宜过满,“中则正”既可。
(《中国组织人事报》7.11 王爱军 周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