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落幕的中超联赛第17轮,让中国足球攀上大牌球星云集的巅峰:在上海的京沪大战,中国足球历史上最大牌、最高薪的外援“非洲刘德华”德罗巴亮相虹口;在羊城的广州德比,英超进球最多的非洲球员雅库布和德甲冠军多德蒙德队成员巴里奥斯,分别代表两支广州球队登场。
必须承认,以德罗巴为首的大牌球星陆续加盟,让中超的观赏性得到极大提升。强势的资本力量裹挟着中国足球迅速走出假、赌、黑的阴影,再度赢得中国乃至亚洲球迷的高度关注。只是,中超热闹现象背后,是些许短期难以改变的尴尬现状。
中超积分榜的现状是两个 “13”。第一个13,是江苏舜天的罗马尼亚外援达纳拉赫以13个进球领跑射手榜;第二个13,是中超射手榜前13名全部是外国人。
土炮生锈,一方面是因为本土前锋实力确实不足,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援前锋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老将成为各支中超球队不可或缺的顶梁柱。31岁的杜威依旧是中超最出色的中卫,在杭州绿城,他还以7场5球的进球效率让本土前锋们汗颜。在恒大,35岁的郑智是攻防转换的核心,31岁左后卫孙祥的弧线传中不可替代。中超16支球队中,关键位置的本土球员都是老将,中生代和新生代球员奇缺。
今年中超,投资人疯狂砸钱,总体投入接近40亿元。不过,中超的马太效应也开始显现:有钱的是真有钱,而更多球队只能勉强够得上温饱。
如今的中超联赛,珠光宝气充满诱惑,但没人看得到未来,大家都想着抓住机会赚钞票。恒大投资人许家印从来没说过自己要搞百年俱乐部,他很务实地表示“先做5年再说”。恒大在亚冠赢一场基本奖600万元、净胜一个球加200万元的举措,引发了中超俱乐部奖金大战。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和五年前相比,中超的运营成本已经提高了一倍以上。
在欧洲,普拉蒂尼尝试推出 “财政公平竞争”制度,压制一些俱乐部烧钱,这是否可以给中国足协一些启示?
(《解放日报》7.16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