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联邦统计局6月22日公布了5月最新经济数据,其中CPI(消费物价指数)涨幅从4月的2%跌至5月的1.2%,创下自2010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加拿大央行核心指数(相当于广义通胀率指标)同比增幅也从4月份的2.1%降至5月份的1.8%,从而回到央行为今年所设定的2%目标范围之下。
加拿大央行调控物价的主要手段,仍是市场化国家传统的金融利率杠杆,之所以行之有效,首先在于其金融政策稳健,调研充分而决策审慎,避免了朝令夕改和大起大落。
其次,CPI和央行核心指数同比增幅等关键数据调控指标制订科学,落实到位。近几年,各年、各月的实际数据和事先公布的调控指标相差无几,这显然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央行物价调控能力和金融专业程度的信心,对物价的稳定是有帮助的。
加拿大是福利国家,高福利必然伴随着高税收,一些公共开支、福利用项,也会以各种方式附加在诸如地税、油价、水电费、过桥费、公交费等价格上,从而抬高物价,加剧通胀水平。但听证制度的规范和民意渠道的畅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涨价冲动”。如卑诗水电公司和大温哥华运输连线的水电费、公交费“大涨”方案,均被听证会、省议会和“大温市长联会”等否决或修改(减少上涨幅度)。
加拿大近年来也多次出现诸如米面、鸡蛋、蔬菜、食用油、肉类等民生物资价格暴涨的现象,对此,加拿大方面很少直接采用物资调拨、平仓投放等手段平抑物价,而主要通过给相关行业企业以政策倾斜、优惠的手段,市场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许多省份在决策重大价格调整方案时,会考虑价格冲击因素,采用财政补贴形式给省民一定补偿,以缓和价格上涨的冲击。
(《羊城晚报》7.14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