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主任等职务。虽然已退休多年,他依然活跃在改革事业的第一线:演讲、写文章、接受媒体采访,不断就重大现实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提出的一些建议,有的被中央和国务院的正式文件采纳。
近日,记者就改革问题采访了高尚全,谈到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时,高尚全认为首先需要破除思想上的障碍,走出传统观念误区。
要推进国企改革,就会涉及国有经济定位的问题。对此,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两个重大问题。
首先,如何坚持国有经济的正确定位。2003年,在参加起草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的时候,我就提出,如果将国有经济当做党的执政基础,有四种现象就不好解释。第一,苏联垮台时,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它为什么就没有支撑苏联共产党持续执政下去?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比重都比较高,基本上在30%~35%,也没说它们因此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浙江的国有经济投资很少,但恰恰经济发展比较快,人民较富裕,社会较稳定。第四,越南的国有经济比重比我们低得多,但没人说越南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当时就向中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三个“民”:民心、民生和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了得民心要把民生搞上去;民意,也就是老百姓必须有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有尊严。有了这三“民”,共产党执政基础就牢固多了。不然,即使是百分之百的国有,也不会支撑政党持续执政。
其次,如何正确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完善、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原来的提法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就很容易从数量上来理解,低于50%就认为不是搞社会主义了。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非常荒谬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
为了避免争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我曾建议,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完善为“国有经济为主导或公有制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样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十五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中国改革》2012年第7期 张剑荆 杜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