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7月19日 星期四

    民企需要“看得见”的鼓励

    《 文摘报 》( 2012年07月19日   01 版)

        近日,温家宝总理两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谈及旨在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落实时他说,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投资者信心”。温总理的急迫之心溢于言表。

        能够感受得到,温总理不满意。今年2月,也是在跟专家学者座谈,温总理曾承诺,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条”的实施细则制订出来。各部委机构令行禁止,6月末前后一系列配套文件都亮了相。就制订细则而言,抓得不能算不紧,做得不敢说不实。

        既然如此,为什么温总理还要求“抓紧”?这或者跟中国经济当前的情势密切相关。稳增长是当务之急,尤其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像2008年一样由国企冲锋陷阵,国家财政提供弹药大上基建项目,从眼前来看,似乎并非理智和现实的选择。如此,民间投资能不能顶上来就是关键。

        对此,温总理有清醒的认识。年初他就曾说,“新36条”没有落实,民间资本就会遇到“玻璃门”、“弹簧门”。恰恰在这些方面,几个月来相继出台的实施细则,纵然也有部分领域可操作性很强,但也有很多部门发布的文件,说了一通官样文章,却难得几处实在的突破。

        我们不知道被温总理点将的有关部门如何理解“看得见”,也不确定这些部门将如何“鼓舞人心”。很显然,温总理所说的“看得见”的实事,绝非更细致的实施细则或者一再重复的政策宣示。一项好的政策无法落实,要么是政策执行者本就无意推动,要么是博弈的天平倾向了既得利益者。有关部门应当做些什么,答案相当确定。

        (《经济观察报》7.1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