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在咸海“海底”狂奔

    《 文摘报 》( 2012年07月07日   07 版)

        在咸海北岸的哈萨克斯坦小城阿拉尔斯克是前苏联时期颇负盛名的渔港,如今,离阿拉尔斯克最近的咸海海岸已在50公里以外。从1960年到2007年,这片曾经的世界第四大湖泊惊人地“缩水”90%,已变成一片望不到边的高度盐碱化荒漠。

        苏联时期,咸海的捕鱼量占全苏捕鱼量的六分之一,沿岸从业人员近10万人。然而,苏联的“白金计划”(即棉花种植计划)几乎将这片宝贵的水域彻底扼杀。

        1921年,苏联中央政府开始筹划和推行“白金计划”以便出口创汇。每年春天,上百万公顷土地上种植的数十亿株棉花苗需要大量供水。水从何处来?苏联政府把眼光放到中亚地区赖以生存的两大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上。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咸海仅有的水源。苏联政府下令大兴水渠,从这两条河引流灌溉棉田。用大量河水灌溉的棉田,最初自然收获颇丰。1965年至1980年,咸海区域85%的土地都种上了棉花,灌溉面积增加了一倍多。约800万公顷土地之中水渠如毛细血管一般蔓延,这些水渠的长度之和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3倍。

        从阿拉尔斯克沿简易公路到达锡尔河流入咸海的“入海口”有20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在昔日的咸海海底一路狂奔,扬起遮天的沙尘。放眼望去,上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棵树。很难想像,在记者的头顶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鱼群穿梭,水草丰美。

        当地人说,咸海干涸导致大量鱼类灭绝,含有毒素的盐砂随风四散,一度致使咸海周围地区十分之一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死去。棉田遭盐砂污染,产能迅速下降。

        据统计,咸海萎缩和渔业荒废导致了数万人失业,干涸的湖床上随处可见渔船残骸,如同“幽灵之船”。咸海绝大部分水体的消失已严重改变了当地气候,致使夏天更干更热,冬天更长更冷。

        在所有引水渠中,真正让阿姆河元气大伤的是世界上最长的灌溉运河之一卡拉库姆运河。运河初步建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将大部分阿姆河河水引入当年苏联最干旱、最空旷和人口最少的土库曼共和国。据专家估计,约有一半的水在这条运河里白白渗入中亚第一大沙漠——卡拉库姆沙漠。正是在卡拉库姆运河完工后,咸海开始步入迅速消亡的不归路。

        (《环球》2012年第13期 赵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