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所腐败,正成为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的一个新变种。
低调和奢华,构成了会所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尊崇感,很容易成为一些官员心理上挥之不去的特殊情结。近年来,司法机关查办的部分腐败案件表明,由于兼具私密性和监管难等特点,一些会所正逐渐演变成滋生腐败的新温床。
“我们是一家园林绿化企业,想在西湖边求租一家会所,用来招待贵宾和会员。”前几天,杭州一位企业负责人在网上发布广告。
这名负责人对会所要求比较高:最好位于西湖边或龙井村一带;希望独门独院,环境要比较幽静,停车要方便。
事实上,这类会所在杭州并不少见,曾经有媒体披露,仅在西湖附近,就有40多家会所,被市民戏称为“跑马圈地”。这些会所的会籍费动辄就是10万元甚至更高。而会员中,官员不乏其人。
年近三十的阿娟曾在长三角一家高端会所做了6年领班。“来消费的,都不是一般人。”阿娟说,有些气质不是能随着外套一起脱掉的,最脱不掉的是官腔。“来的客人哪个是官,我们能一眼辨出。”
“官员来,多是吃饭,吃完就走。”会员经常直接打电话给阿娟订餐,阿娟就根据客人和预算来配菜,谁血糖高、谁吃素,她都熟记于心。
一顿饭的价格“上万都算稀松平常”。可阿娟发现,官员是从来不埋单的。“商人爱官员”,行政部门官员尤其是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成了会所争相拉拢的稀缺资源。
专家认为,相对于传统的腐败形式,会所腐败表现更加隐蔽。行贿人看似没有直接送钱和物,但通过安排豪宴、天价养生护理、高尔夫等诸多高端服务,实现权力与消费的交易。
“官员在会所的高额消费以及非法套现等行为,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思瑶说。
(《新民晚报》6.28 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