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罗最近正考虑去国外读书。由于她和丈夫所在单位都没有解决户口,在北京限购令下,两人迟迟没有买房。而去国外读书之后再回来工作,就有机会拿到北京“绿卡”。
小罗所说的“绿卡”即北京工作居住证,是北京和上海等地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实施人才柔性引进战略,对符合条件来本地发展的人才颁发的证件。拥有该证可享有在京购房、购车等市民待遇。
办工作居住证的条件并不苛刻,只需满足两年工作经历,最近6个月纳税合计达到2000元,学士以上学位证明,在京有固定住所等条件。
但据了解,受所在单位申请额度、办证周期等条件限制,最终能获得工作居住证的人并不多。
从2003年起,北京市开始实行《工作居住证》政策。北京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北京持有工作居住证的人口约在50万左右,北京市各类高科技企业、金融企业以及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产业园区以及北京市重点的招商引资企业,都拥有相应数量指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指出,一讨论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等问题,就会有人提出“城市资源有限、难以承受压力”,这一观点除了有地方保护、既得利益保护之嫌以外,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最重要的是户籍背后的资源分配与利益调整的公平与否。
显然,北京户口不能阻挡外来人口涌入,它所阻挡的是外来人口得到相应福利待遇的权利。
在限购政策下,北京市户籍的“含金量”水涨船高,有媒体报道,具有购房资格的工作居住证,在某些中介市场已经炒到5万元。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如果切实解决了进城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恐怕远远比直接给他们一个城市户口要好。
(《21世纪经济报道》7.2 耿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