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一天下午,在深圳福田区的黄木岗天桥下,老赵正在人行道上摆卖。因为是政府特许的,老赵不用像“走鬼”(广东人对流动摊贩的称呼)那样防备城管出没,也不用应付讨价还价,因为“都是明码标价”。
像老赵这样的街边流动售卖车,在深圳有300台,它们属于“平抑物价惠民工程”。这一工程希望通过这种由政府特许的街边摊,出售较市场价更低的蔬菜水果,以此抑制整个城市菜价的提升。
由于利润不高,这项工程由有着国企背景的中央大厨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镇彬介绍,省市区三级政府共给予6000多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贴,其余的费用由公司自理,并由公司自负盈亏。政府的要求是,凡属于广东省物价局的家常农副产品目录的粮油肉禽蛋菜6大类40个品种的,都得比市场便宜。其中,蔬菜总体水平要比市场均价便宜三成,肉蛋要便宜8%。
刘镇彬表示,他们在价格上的优势完全来自渠道优化。通过大批量的统一采购和配送,在周边地区的蔬菜基地采购,他们一般能比菜贩的采购少2~2.5个环节。
于是可以看到,有时候卖菜车还没开到,等待买菜的人已排起队伍。
但不是所有人都欢迎他们。黄木岗天桥边的一名“走鬼”阿姨,因为担心被城管看到,总是把水果摊深藏在附近的铁围栏后面。她说,平价流动车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流动车占道经营,不用交租金,他们的价格优势来自政府的特殊扶持。于是,售卖车工作人员与附近市场档主工作人员冲突的事件经常发生。在冲击之下,一些网点不得不改变地址。
刘镇彬承认,“的确有很多争论,有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质疑。”但事实上,中央大厨房至今仍在亏损。“我们也在摸索。比如,在损耗控制上,这个地方适合卖多少,卖什么样的品种。”刘镇彬说。
“深圳政府的这个做法,确实多少扮演了竞争者的角色。”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薛兆丰说,“它让路边的位置有了明确的、可租用的价值。剩下来的问题,是政府如何退出,让这些位置以及这种经营机会,成为小贩能够自由争夺的摆卖资源。”
(《经济观察报》6.25 许伟明)